


一、籍jí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很广,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辛集、阜平,山东之平邑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新疆之塔城,广东之高要、吴川等地均有。汉族、满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出于伯氏。晋大夫荀林父为中行伯,孙伯黡以王父字为伯氏。司晋之典籍,故亦谓之籍氏。”此以官为氏。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上邽有籍水;卫地有籍圃。或以地为氏。”望出广平。汉代有籍武、籍少公;明代有籍贯,茶陵知州;又有籍一科,嘉靖举人,任知县。
二、籍
籍姓分布:江苏武进、台湾、河北任邱、山西代县、辽宁大洼、阜新、安徽淮南、北京等地有此姓。
籍姓起源:
1、春秋时晋大夫荀林父之孙伯黡,为伯氏,司晋之典籍,其后以官为氏。
2、汉时上邽有籍水(在今甘肃天水西南),卫地有籍圃。又,周置籍县,故治在今四川仁寿西北。或以水为氏,或以地为氏。
籍姓名人:
籍秦,晋上军司马。
郡望:广平。
变化:
1、一作藉。
2、晋大夫籍谈之后,至汉时裔孙籍环,因避项羽名改为席氏,见《尚友录》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很广,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辛集、阜平,山东之平邑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新疆之塔城,广东之高要、吴川等地均有。汉族、满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
1、郑樵注云:“出于伯氏。晋大夫荀林父为中行伯,孙伯黡以王父字为伯氏。司晋之典籍,故亦谓之籍氏。”此以官为氏。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上邽有籍水;卫地有籍圃。或以地为氏。”望出广平。汉代有籍武、籍少公;明代有籍贯,茶陵知州;又有籍一科,嘉靖举人,任知县。
二、籍
籍姓分布:江苏武进、台湾、河北任邱、山西代县、辽宁大洼、阜新、安徽淮南、北京等地有此姓。
籍姓起源:
1、春秋时晋大夫荀林父之孙伯黡,为伯氏,司晋之典籍,其后以官为氏。
2、汉时上邽有籍水(在今甘肃天水西南),卫地有籍圃。又,周置籍县,故治在今四川仁寿西北。或以水为氏,或以地为氏。
籍姓名人:
籍秦,晋上军司马。
郡望:广平。
变化:
1、一作藉。
2、晋大夫籍谈之后,至汉时裔孙籍环,因避项羽名改为席氏,见《尚友录》。
